亚洲通_亚洲通官网¥娱乐网址

图片

【科研进展】我院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万国运、王海蛟博士等研究成果在《Bioactive Materials》发表

作者: 时间:2025-09-11 点击数:

 

近日,我院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万国运、王海蛟博士等在《Bioactive Materials》期刊上发表题为Light-Cured Millineedle Platform Delivers "Nano-Pomegranate" for Combinatorial Electrodynamic Therapy and Cuproptosis Against Ora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,万国运博士,22级研究生陈嘉玉(已毕业)和河南工学院周迎迎讲师为共同第一作者,杨志军教授,王海蛟副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王咸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我院为第一单位和第一通迅单位。材料中心陈红丽教授、王楠楠博士和南开大学丁丹教授亦为本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由于肿瘤发生的复杂性和微环境耐药性,单一疗法往往难以根除肿瘤。电动力疗法(EDT)和铜死亡(Cuproptosis)作为新兴的抗肿瘤疗法,因其独特优势已引起广泛关注,并成为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。本工作基于微针(Microneedle)递药系统提出并开发了一种光固化毫针(Millineedle),作为肿瘤原位给药工具,用于共同递送石榴样纳米载药体系(N-PG/NSC)和Cu??,以实现口腔癌的电动力和铜死亡联合治疗。

该N-PG/NSC平台由负载铜离子载体NSC319726的铂掺杂树枝状介孔大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(Pt@DLMSN)构成,具有双重治疗作用:(1)基于N-PG/NSC的EDT:在电场作用下通过H?O分解产生活性羟基自由基(?OH),规避了缺氧相关的耐药性问题;(2) NSC介导的铜死亡:通过NSC导入的Cu??,诱导DLAT寡聚化和铁硫簇(Fe-S)蛋白耗竭,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,从而引发铜死亡。该光固化微针确保了药物在肿瘤内的精准递送和低泄漏,同时触发免疫原性细胞死亡,从而启动抗肿瘤免疫。配合TLR7/8激动剂R848联用时,该平台能引发系统性免疫激活,有效抑制原发性和远端口腔肿瘤。

作为首次报道的微针辅助药物递送、耐缺氧EDT与铜死亡疗法的整合,本工作建立了一个可转化的多模态癌症治疗范式,将局部细胞毒性与免疫重编程相结合,以提升临床疗效。

据悉,Bioactive Materials为生物材料领域中科院一区Top期刊,最新影响因子为20.3。

论文链接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452199X25003251

 

河南医药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

新乡医学院地址: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601号 

邮政编码:453003 电话:0373-3029887 邮箱:smkxjsxy@xxmu.edu.cn